>>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村里盖起小别墅
2020-03-13 10:26:32   
2020-03-13 10:26:32    来源:宁夏日报

  关键词:脱贫

  讲述人:李世忠

  “现在党的政策好,咱老百姓致富不再是难事!”3月10日,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南源村村民李世忠站在院内一排新建的水泥框架结构房屋前,看着羊圈内9只羊争抢着吃料,他的脸上满是希望。

  2004年,李世忠一家从西吉县马建乡移民到南源村。“这个地方引上了黄河水,以后肯定有发展前途。”李世忠说,由于刚搬来时风沙太大,有人回了老家,但他却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

  平田整地种玉米,申请贷款搞养殖,农闲外出打临工……每天早出晚归,不管再苦再累,李世忠下定决心也要直起腰杆过上好日子。

  2010年,李世忠花费6万元,新建了4间砖瓦房,将父母从老家接来居住; 2015年,依托国家危房改造政策,他将移民之初两间老房子拆除,建起了3间水泥框架结构琉璃瓦房,两个儿子相继结婚,新房子足够一大家人住。现在3个娃娃都长大成人,有了稳定收入,生活越过越好。

  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各种脱贫富民好政策,红寺堡区23万移民的幸福生活指数正在日益攀升。记者走访发现,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后,曾经“一代移民房”已被“四代水泥框架结构琉璃瓦房”和“五代小别墅”所代替。

  马良兰一家5口人从同心县移民到红寺堡区大河乡大河村。2012年,马良兰和丈夫黑富贵托人担保在银行贷款4万元,又东挪西借凑了6万元,开始养牛、贩牛。由于勤快肯吃苦,夫妻俩当年就挣了5万元。尝到了发“牛财”的甜头,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10头、20头、50头、100头……随着养殖规模逐步扩大,马良兰家的年收入达20多万元。

  2017年,夫妻俩将被当地群众称为“一代移民房”的2间砖包土坯房拆除后,投资84万元建起400平方米的两层小别墅,成为村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家底厚了,人的眼界就宽了,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马良兰笑着说。

  大河乡龙源村村民马营江是红寺堡区第一批移民。1999年,马营江筹资4万元购买了一辆翻斗工程车,起早贪黑往建筑工地运沙。如今,当初的“放羊娃”摇身一变成为乡邻们公认的有钱人,翻斗车换成了大型装载机,自行车换成了高档小汽车。2018年,他又投资90万元建成一套上下两层320平方米的小别墅,让乡亲们羡慕不已。

  “国家政策好,只要勤快实干就能过上好日子。现在,别看我们住在农村,吃的、穿的都和城里人没啥区别。”马营江说。(记者 马照刚)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杨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